首页  >>  娱乐八卦  >>  《让子弹飞》中的十大历史隐喻

《让子弹飞》中的十大历史隐喻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不过,《让子弹飞》里说的是民国初年,老百姓大概还混得下去,除了黄四郎,富绅还有两家,因而革命的环境不算好,哪怕张牧之和他的弟兄们喊破喉咙让他们去革命,这些人也是不去的。等到三四十年代后,在“革命”的内战和外敌入侵的不断冲击下,穷人被刮得差不多了,要想赚钱就只能打富人的主意,这时的革命土壤也就形成了。5、“枪在手,跟我走”——这是电影中鸡血味最浓的一句,它要说什么?持枪自由。有枪就能“杀四郎,抢碉楼”,就能反抗暴政,这听起来很美,可惜只是革命党人的浪漫主义,正如其反复号召而无人跟随的滑稽。持枪自由并不会带来美好社会,反而促成无政府状态,正如那个“九种方法弄死他”, 革命后暴民们的残忍与盲动,才是真正可怕的,而这在上个世纪的无数次革命中,反复得到了证明(与其如此,还不如做个帝制下的顺民得了)。6、“人民”不如呆头鹅——张牧之以为民众拿了枪就会跟着他革命,但跟来的却只有一群鹅——鹅城的人还不如一群呆头鹅。
正如影片中把钱交还的片段,“人民”一向是“谁强大就服从谁”,信任这样的“人民”,后果很严重。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人民”,有也只是被代表的“人民”,因为他们从来都是逆来顺受、默不作声,不管你是分银子还是分女人或是分土地,他们都是默默的接受——到了一定时候也是要默默交还的。7、“替死鬼”的价值——不无遗憾的说,中国人的革命总是错失目标,正如作为替身的黄四郎死了,而真正的黄四郎却反被当成了替身。历史的很多时候,真相并不重要(甚至对革命是有害的),重要是如何欺骗并利用那些愚民,好比“闯王来了不纳粮”(不纳粮他们吃什么?),好比“驱逐鞑虏”(满人皇帝一下台,该调调就立刻喊停),辛亥革命如此,后面也是如此。中国的革命一向是形式主义的革命,一向是放过真凶,而参与革命的大都不知道革命的意义何在。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