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朝鲜怨恨中国的真正原因

朝鲜怨恨中国的真正原因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朝鲜曾经是中国的铁哥们,双方的友谊是所谓“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然而,正象丘吉尔所言——在国家交往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因而,中朝这两个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国家,在新世纪,也同样经历着利益的考验,友谊逐渐淡去,怨恨日益凸显。这种怨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即历史与现实。
从历史层面来看,朝鲜一直认为在历史上,中国是侵略者,而他们是被侵略者。其证据有,首先,唐灭高句丽。公元668年,宝藏王高臧降唐。高宗李治“乃分其地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一、县一百,又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公元670年,报德王高安舜率余部复国。第二年,报德王高安舜为唐所俘,国亡。高句丽政治中心在辽东半岛,治地包括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是中国民族政权。但《三国史记》等把它与新罗、百济一起,视为朝鲜民族政权。朝鲜因此认为唐灭高句丽,是侵略行为。其次,辽灭渤海。公元926年,哀王大諲譔为太祖耶律亿所俘。义宗耶律倍即位于渤海旧地,国号东丹。公元930年,大光显复国。公元934年,大光显投太祖王建,国亡。渤海疆域南抵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为界,与新罗划江而治;东抵大海。它在东南方向的实际统治地域与高句丽接近,包括朝鲜半岛北部。
朝鲜认为渤海为朝鲜和韩国历史上的政权,并指责中国教科书把渤海列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最后是所谓 “间岛”问题。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起,朝鲜的内政、外交权均由日本朝鲜统监代行,清政府与朝鲜的边界谈判也转为中日谈判。清宣统元年(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条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第一款中,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日本通过《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和《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1984年9月16日,韩国金永光等54名国会议员联名向韩国国会提出《关于确认白头山所有权之议案》。朝鲜主体七十九年(1990年)起,与中国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双方在部分岛屿的归属上产生分歧。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