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他还用残酷的血腥手段镇压,仅一天就处死七百余人,以至于“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这播下了仇恨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化为更为血腥的行动。秦孝公24年(公元前338年),支持变法的孝公去世,第二年太子驷即位,他就是秦惠文王。仇恨的种子长得太快了,公子虔和公孙贾告商鞅谋反,新国君下令逮捕商鞅。他无处可逃,被车裂,其家人无一幸免。 当我年轻时,对商鞅这种悲壮的死充满了敬佩。在那个不成功的剧本中,极力渲染了商鞅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经历过这些年的沧桑之后,我才感到商鞅之死其实只有悲,没有壮,因为这种死是可以避免的。商鞅采用激进式改革的方式,必然激化变法过程中的各利益矛盾,他的结果就只能是悲剧。 变法也好,改革也好,都是社会的巨大变革。要在较为稳妥的情况下完成这个过程,变法者就不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惜采用任何手段,要懂得妥协和让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走渐进式之路。渐进的含义一是变法的过程不要太快,要从容易的地方突破,逐步深化。二是要对势力相当强大的原有既得利益集团让步,给予适当的补偿。在转型过程中,向旧贵族让步、保留君主与贵族的地位与利益、实行君主立宪的英国和日本就比杀了路易十六夫妇的法国革命要好得多。历史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不采用流血的方法,做一些让步,其实代价是最小的。如果商鞅能从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等有利于生产的改革入手,给有军功的人以奖励,但不废除旧贵族的地位,也许不会踏雷而亡。历史上的法家以严峻著称,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这是他们下场大多不好、又遭指责的原因之一。以轻罪重刑来树立权威,恐怕事与愿违。 历史进步不一定要以变法者或反对者的流血为代价,关键在于变法所采用的方式。进入雷区也不一定被炸死,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条适当的路线。
可惜商鞅和历史上许多变法者都不了解这一点。 (作者为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电子邮箱lianglic@sina.com)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