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依依忆华年——纪念母校南开大学百年华诞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文|彭树堂
为纪念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彭树堂先生特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家国、母校、师长、同学的深念情怀,及对人生与价值观的一些思考。
金秋十月,迎来母校华诞。百年南开风光劲,群科彦才济世猷。南开学子翘首以盼。大学生活是最可珍忆的时光。知识的灯烛,家国的情怀、教养、师恩、学谊、正直与永恒……南开魂影响着我们的一生。纵有春秋耿日月,此情依依忆华年。
同学情怀
1964年8月30日,我背着母亲浆洗缝好的被褥,携带着同学赠的脸盆、工具书,老师送的粮票,记系着父亲的题字殷殷嘱托,自家乡哈尔滨三棵树火车站上车,乘上第130次列车,赴天津南开大学开始求学之路。
车厢里空空的,没有几个乘客,车启动的汽笛鸣声和列车在前行中铿锵声伴随着,继之奔驰在东北和华北大平原上。逢站必停,大约经历了几十个车站,历时36小时,终于在九月一日凌晨列车到达了天津东站,迎新的高年级同学把我接到南开大学。
于今白发老叟,羸弱瘦小,我依然思念挥手兹去的日子。惟岁月的刻刀在我人生历程中镌刻的碎影微痕成为弥足珍视的,胜过社会变迁的轰轰烈烈。
我在南开大学至1970年2月,其中经历文革长达三年零八个月。
真正的学习时间不到两年。但似乎,即使这样,我们比高于我们学年的同学学业时间要长些。因为,我们这些年级还算幸运,尚能够整块时间潜心学读。而高年级的同学由于下乡参加"四清"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宝贵的学习时间绝大部分被政治运动"运动"掉了,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致使我们最终丧失整个学年学业,这不能不是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悲剧。经过了一个历史大变革时代后,再咀味其对我们的心灵撞击,不乏时常的隐痛。
为纪念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彭树堂先生特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家国、母校、师长、同学的深念情怀,及对人生与价值观的一些思考。
金秋十月,迎来母校华诞。百年南开风光劲,群科彦才济世猷。南开学子翘首以盼。大学生活是最可珍忆的时光。知识的灯烛,家国的情怀、教养、师恩、学谊、正直与永恒……南开魂影响着我们的一生。纵有春秋耿日月,此情依依忆华年。
同学情怀
1964年8月30日,我背着母亲浆洗缝好的被褥,携带着同学赠的脸盆、工具书,老师送的粮票,记系着父亲的题字殷殷嘱托,自家乡哈尔滨三棵树火车站上车,乘上第130次列车,赴天津南开大学开始求学之路。
车厢里空空的,没有几个乘客,车启动的汽笛鸣声和列车在前行中铿锵声伴随着,继之奔驰在东北和华北大平原上。逢站必停,大约经历了几十个车站,历时36小时,终于在九月一日凌晨列车到达了天津东站,迎新的高年级同学把我接到南开大学。
于今白发老叟,羸弱瘦小,我依然思念挥手兹去的日子。惟岁月的刻刀在我人生历程中镌刻的碎影微痕成为弥足珍视的,胜过社会变迁的轰轰烈烈。
我在南开大学至1970年2月,其中经历文革长达三年零八个月。
真正的学习时间不到两年。但似乎,即使这样,我们比高于我们学年的同学学业时间要长些。因为,我们这些年级还算幸运,尚能够整块时间潜心学读。而高年级的同学由于下乡参加"四清"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宝贵的学习时间绝大部分被政治运动"运动"掉了,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致使我们最终丧失整个学年学业,这不能不是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悲剧。经过了一个历史大变革时代后,再咀味其对我们的心灵撞击,不乏时常的隐痛。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上一篇:农行原副行长杨琨受贿:酒吧交易 一次收8斤金条下一篇:彭高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