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江西战区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五、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历史观
1937年至1945年期间的中日战争,是中国的一段历史,是日本的一段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要读懂这段历史,需要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我并不是抗战史专业研究人员,参阅的资料十分有限,并且仅仅是中文资料。但是通过大概的疏理,我有如下几点认识:
第一,中日战争是农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战争。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31年至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的平均速度达9.9%,是资本主义大国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937年,日本产钢580万吨、发电量303万千瓦,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1936年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的水平,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其军工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新式工业相应地发展起来了。据统计,1930年代中期,中国近代工矿业的产值为20.76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10%左右。1933年,我国的钢产量为3万吨,相当于同期日本的1%;我国的生铁产量为3.5万吨,相当于同期日本的1.7%。工业化程度低,直接决定了军工生产能力。九一八事变前,国民党军队除中央军之外,地方军队的武器十分落后。当时全国的兵工厂仅有汉阳、上海、金陵、济南、巩县、华阴及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广东兵器厂、成都兵工厂、云南兵工厂、衡阳军械局、上海炼钢厂、开封兵工厂等。这些工厂多创办于清末,工厂机器设备陈旧,生产的产品只限于轻武器,如轻机枪、步枪、子弹等,重型武器如重炮、坦克、装甲车不能生产,要靠从国外引进(张燕萍. 2003),像飞机、航母、军舰就更不能生产。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