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朦胧诗派 一、流派的基本情况 名称来自章明的评论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诗刊》1980年第8期),并不科学,但流传甚广,约定俗成。 实际上是指七十年代末涌起的一股新诗潮,其代表诗人是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食指、梁小斌、芝克、多多、林莽等。他们写诗最初孕育阶段开始于河北省白洋淀渔村的北京知青聚居点,最早的诗作有食指的《我的最后的北京》等,芝克的《街》,多多的《玛格丽和我的旅行》,以秘密的方式在地下传阅,走向公开:“四人帮”退出政治舞台公开,但还难以被普遍接受,作品大多以非正式的油印刊物的方式出现。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的《今天》(1978年12月,北岛、芝克等创办,开始以街头大字手抄的形式出现,后来是16开的油印本,到1980年停刊止,共出9期。除了刊登诗作外,也刊载诗论、译诗和短篇小说。
这个刊物集中新诗潮最初的一批诗人:北岛、顾、舒、江、杨、芝、方含、严力…) 转折时期(1979-1980)开始被诗界所注意,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如《诗刊》1979选载北岛、舒婷的诗作,1980年又以“新人新作文辑”发表15位青年诗人的作品。1980年8月,举办改稿会,邀舒、江等17位青年诗人并于第10期以“青春诗会”的专辑集中介绍他们的作品和对诗的看法。 论争:新诗潮影响扩大的另一个条件,是理论的介入。1979年,公刘《新的课题》,以顾的创作为例,谈这一潮流的思想艺术特征和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发表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给予热情支持。1980年第8期《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表示反对。1981年3月《诗刊》发表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论述了新潮诗新的美学特征,分析了这些美学特征的哲学基础,人的觉醒、人的价值观的改变。
这个刊物集中新诗潮最初的一批诗人:北岛、顾、舒、江、杨、芝、方含、严力…) 转折时期(1979-1980)开始被诗界所注意,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如《诗刊》1979选载北岛、舒婷的诗作,1980年又以“新人新作文辑”发表15位青年诗人的作品。1980年8月,举办改稿会,邀舒、江等17位青年诗人并于第10期以“青春诗会”的专辑集中介绍他们的作品和对诗的看法。 论争:新诗潮影响扩大的另一个条件,是理论的介入。1979年,公刘《新的课题》,以顾的创作为例,谈这一潮流的思想艺术特征和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发表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给予热情支持。1980年第8期《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表示反对。1981年3月《诗刊》发表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论述了新潮诗新的美学特征,分析了这些美学特征的哲学基础,人的觉醒、人的价值观的改变。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上一篇:杨子和黄圣依究竟是什么关系?下一篇:新式冰淇凌 美味又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