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以中华文化为家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在其自传文章《蓦然回首》中提到:“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对他而言,“母亲(马佩璋)一向为白马两家支柱,遽然长逝,两家人同感天崩地裂,栋毁梁摧。出殡那天,入土一刻,我觉得埋葬的不是母亲的遗体,也是我自己生命一部份”。初到美国因难泯悲痛而无法写作,直至同年圣诞节于芝加哥度假,内心感触良多,方才再次执笔,完成《芝加哥之死》。小说于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多数白先勇作品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他的转型之作,“象征方法的运用,和主题命意的扩大,表示白先勇已进入了新的成熟境界”。这篇《芝加哥之死》收录在《纽约客》中,书中多人的命运跌宕将旅外华人的空虚沉沦和思乡惆怅展现的淋漓尽致。从1979年至今,这位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地被贴上不同的标签。
而大陆的读者,也逐渐知晓了原来这位盛产美文的白氏作家,便是曾任国民党桂系军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1965年,《永远的尹雪艳》作为《台北人》的首篇刊于《现代文学》第24期。翌年,恰满而立的白先勇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父亲却于台湾悄然辞世。当年父亲送其登机赴美,竟成为此生最后一别。白先勇出生时,父亲已年过四十。年龄差距的鸿沟并没有造成父子二人的隔阂,“父亲是个儒将,他念了很多古书,特别喜欢《史记》、《汉书》。他记性非常好,整段整段都会背。兵书自然也喜欢,《孙子兵法》熟悉的不得了,还喜欢读世界战史,拿破仑侵俄史、俾斯麦的战争策略,他都研究。”而父子二人最快乐的时光也莫过于谈古论今、涉猎国事。因国民党的节节败退,白家自南京到武汉,再到广州、香港,最后飘落至台湾。
而大陆的读者,也逐渐知晓了原来这位盛产美文的白氏作家,便是曾任国民党桂系军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1965年,《永远的尹雪艳》作为《台北人》的首篇刊于《现代文学》第24期。翌年,恰满而立的白先勇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父亲却于台湾悄然辞世。当年父亲送其登机赴美,竟成为此生最后一别。白先勇出生时,父亲已年过四十。年龄差距的鸿沟并没有造成父子二人的隔阂,“父亲是个儒将,他念了很多古书,特别喜欢《史记》、《汉书》。他记性非常好,整段整段都会背。兵书自然也喜欢,《孙子兵法》熟悉的不得了,还喜欢读世界战史,拿破仑侵俄史、俾斯麦的战争策略,他都研究。”而父子二人最快乐的时光也莫过于谈古论今、涉猎国事。因国民党的节节败退,白家自南京到武汉,再到广州、香港,最后飘落至台湾。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