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濂:从红场到青山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实习队学习的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最新研制的大型计算机M-20,张效祥、金怡濂、邱宗旭、张玉生主攻运算器和控制器,要做一台新的八位运算器,完全采用脉冲方式工作,做实验、焊插件、绕变压器、装配器件。
金怡濂说:“我们住在莫斯科的南边——苏联科学院宿舍区,而研究所在北边。每天很早就起床,先倒两次公交车、再坐地铁、后又转乘公交,路上一般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在那里主要是做一些有关加法器方面的实验,回宿舍的时候就借些资料看一看,常常学习到深夜,毕竟在国内当时还没开这门课。”队员都是一心工作,金怡濂根本不知道有什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们不光是要学习机器,而是要建立计算技术学科,每个人都挑着沉甸甸的担子。
全队转入系统学习BЭCM-Ⅱ机的图纸,张效祥、金怡濂几人推迟半年回国,要弄通原理和结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1958 年7 月,他们满载回国,直接参加了104 电子管计算机的试制,工作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队员们这时才感到赴苏实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要确保质量,计算机比电话交换机的质量要求更高,尤其是焊接质量,电路板要反复排查,没有一个虚焊点,才能保证可靠性、稳定性和设计质量。
不过金怡濂只工作了半年,就恋恋不舍地回到单位,另有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任务,就是5 号机。从苏联回来的实习队成员李明、金怡濂是逻辑设计组的正副组长。他们一边给新人员讲课,一边开始设计。5 号机设计中改进了104 机的不足,增加了“变址”等功能,在运控就将“送结果”与“取下一道指令”颠倒,国外已经使用。我们试用后使运算速度提高了25%,让人欢欣鼓舞。
金怡濂说:“我们住在莫斯科的南边——苏联科学院宿舍区,而研究所在北边。每天很早就起床,先倒两次公交车、再坐地铁、后又转乘公交,路上一般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在那里主要是做一些有关加法器方面的实验,回宿舍的时候就借些资料看一看,常常学习到深夜,毕竟在国内当时还没开这门课。”队员都是一心工作,金怡濂根本不知道有什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们不光是要学习机器,而是要建立计算技术学科,每个人都挑着沉甸甸的担子。
全队转入系统学习BЭCM-Ⅱ机的图纸,张效祥、金怡濂几人推迟半年回国,要弄通原理和结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1958 年7 月,他们满载回国,直接参加了104 电子管计算机的试制,工作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队员们这时才感到赴苏实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要确保质量,计算机比电话交换机的质量要求更高,尤其是焊接质量,电路板要反复排查,没有一个虚焊点,才能保证可靠性、稳定性和设计质量。
不过金怡濂只工作了半年,就恋恋不舍地回到单位,另有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的研制任务,就是5 号机。从苏联回来的实习队成员李明、金怡濂是逻辑设计组的正副组长。他们一边给新人员讲课,一边开始设计。5 号机设计中改进了104 机的不足,增加了“变址”等功能,在运控就将“送结果”与“取下一道指令”颠倒,国外已经使用。我们试用后使运算速度提高了25%,让人欢欣鼓舞。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上一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整人?下一篇:曝光“色狼”照片先要自己不违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