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金怡濂:从红场到青山

金怡濂:从红场到青山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5 号机的逻辑设计方案刚通过,6 号机的任务又下达了。两个机房各承担一台任务,中间还隔着一座山,人员分在两边工作。金怡濂每天需要翻山不止,来来往往,竟踩出了一条山间小路。工作条件困难,生活条件更艰苦,大楼正在施工,只能在库房睡觉。粮食不足,建筑工人缩短上班工时,技术人员却要三班倒,白天黑夜连轴干。
1959 年底、1960 年上半年,5 号机、6 号机分别通过技术鉴定,研究所荣立三等功,金怡濂荣立个人三等功。1961 年,张效祥走上了所领导岗位,金怡濂也担任了研究室副主任。1962 年之前,他们又连续完成了7 号机和8 号机,这四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实现了运算速度从每秒2 万次到5 万次的跃升。有了实习和104机的研制经验,他们重视前期工作,精心设计,保证了总体质量,自行研制的四台机器都是一次调试成功。投入使用之后,用户评价也很高。
经过实践磨砺,研制思想和技术日趋成熟,金怡濂逐步成长为大型计算机研制领域的领军式人物,不断谋求创新和突破。他在7 号机中为小型电子管定型了一套插件,还提出“指令与数据20 世纪60 年代的器件说明书第三章 “科学规划”和“紧急措施” 奠基研究所1956—1959 103共用一个加法器”的总体研制方案。
1963 年4 月,研究所随“三线”建设迁往大西南,直接面对大山和田野,先是生产8 号机,后来开始了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 号机的预研和总体方案设计。国内的晶体管还在试制,金怡濂只能使用国外提供的低频晶体管,要做出与高频晶体管相同的效果,这是一个难题,但是他认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进山的这一年,就开始了方案论证,穿通进位链加法器成功后,用低频晶体管终于取得了高频管的效果,这个创造性的成绩,令大家格外兴奋。大量实验工作是在移防到山区之后进行的,脉冲门、电平门、触发器,在部件的定型上花费的大量精力,都是研制的关键问题。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