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法讲义(25)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14)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陈寿《隆中对》)
(15)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高启《书搏鸡者事》)
例(1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引用《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为明用。例(13)“人非生而知之者”用《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例(14)“箪食壶浆以迎将军”用《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例(15)“臧氏之子”用《孟子·梁惠王下》“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此三例均为部分引用的暗用。
古语习用而成为熟语或成语,甚至引用者也未必会想到其出处,如“青出于蓝”“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之类,可以不算是用典。语意浅显而可以望文生义的用典,教学时也不必追寻其出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人非生而知之者”“箪食壶浆”等。但有的典故不明出处则难以理解其意义,就必须追寻其出处,如“臧氏之子”。上级派来的那位使者的确姓臧,太守称其为“臧氏之子”似乎并不为过,那位使者为什么会“怒”而“欲中守法”呢?原来太守此语暗用了《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个故事:孟子想见鲁侯而不被接见,有人说是因为鲁侯的心腹侍臣臧仓从中阻止,孟子却不以为然说:“吾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太守说“臧氏之子”一语双关,既说了事实,又暗示那位使者是臧仓那样的小人。所以那位使者非常愤怒,想要设法让太守违法以陷害太守。
此例很能说明用典的诸多修辞作用。
(15)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高启《书搏鸡者事》)
例(1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引用《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为明用。例(13)“人非生而知之者”用《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例(14)“箪食壶浆以迎将军”用《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例(15)“臧氏之子”用《孟子·梁惠王下》“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此三例均为部分引用的暗用。
古语习用而成为熟语或成语,甚至引用者也未必会想到其出处,如“青出于蓝”“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之类,可以不算是用典。语意浅显而可以望文生义的用典,教学时也不必追寻其出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人非生而知之者”“箪食壶浆”等。但有的典故不明出处则难以理解其意义,就必须追寻其出处,如“臧氏之子”。上级派来的那位使者的确姓臧,太守称其为“臧氏之子”似乎并不为过,那位使者为什么会“怒”而“欲中守法”呢?原来太守此语暗用了《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个故事:孟子想见鲁侯而不被接见,有人说是因为鲁侯的心腹侍臣臧仓从中阻止,孟子却不以为然说:“吾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太守说“臧氏之子”一语双关,既说了事实,又暗示那位使者是臧仓那样的小人。所以那位使者非常愤怒,想要设法让太守违法以陷害太守。
此例很能说明用典的诸多修辞作用。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上一篇:谁有权力逼迫斯特林出卖快船下一篇:揭秘葛优被传澳门豪赌欠债千万内幕(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