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来如春梦几多时——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

来如春梦几多时——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沈喜阳按:本文系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将要出版的《外国文学鉴赏大辞典》所写的鉴赏文章,经本人删节后,刊于2007年5月23日《中国教育报》,这里是未删节版。
“来如春梦几多时”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
[1]
“白夜”,根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高纬度地区夏季特有的不黑之夜。”由于整夜处于晨昏蒙影之中,前一日的黄昏尚未结束,次日的黎明便接踵而至,通宵达旦,天空不黑,故谓之“白夜”。彼得堡地近北极圈,进入夏季,便有“白夜”来临。此时徘徊在彼得堡的街头,河流、桥梁、街道、人影等一切都罩上一层灰蒙蒙的微光,仿佛置身于一片梦幻的境地。在这一种亦真亦幻的白夜里,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发生呢?什么样的奇遇不会降临呢?像梦一样的姑娘会迎面而来,一直渴盼的爱情会喜从天降,巨大的惊喜和狂热的激情会在一瞬间喷薄而出,致命的失落和永远的感伤也会凶狠地啃噬一颗心直到它破碎零落化为泥土,然而它那爱的芳香却依然如故……
正如《白夜》的副标题所显示的,它是“感伤的罗曼司”,是“一个幻想家的回忆”。虽然“我”愤世嫉俗,与鄙陋庸俗的黑暗现实格格不入,但又缺乏反抗精神和抗争勇气,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使“我”无所作为,因此“我”只能成为一个“幻想家”,只能运用“幻想”这种独特而又软弱的抗议方式,只能在幻想中找到无法在现实中找到的幸福;虽然“我”精神纯洁、心地善良,在爱情上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然而“我”却只能用梦幻中的爱情那刹那间的闪光来照亮一生的黯淡无光,在回忆中反复反刍曾经拥有的幸福。在娜斯简卡原先的爱人找到她之后,“我”只能无私地悄然引退,默默地吞咽自己相思未得的苦果。即使如此,“我”还是在内心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娜斯简卡:“愿你的天空万里无云;愿你那动人的笑容欢快明朗、无忧无虑;为了你曾经让另一颗孤独而感激的心得到片刻的欣悦和幸福,我愿为你祝福!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