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来如春梦几多时——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

来如春梦几多时——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虽然那只是一分钟的欣悦,却足够“我”受用一辈子!虽然“白夜”的微光是虚幻的,可是对“我”来说,却比白天的亮光更明亮。
作为1848
年出版的自传性中篇,《白夜》与作家当时和之后的生活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阿弗多季娅·帕纳耶娃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帕纳耶夫之妻,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女作家。《穷人》的成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得以进入彼得堡的沙龙,得以认识美丽的帕纳耶娃,并立即对她产生了单相思。然而他自己也知道,他不可能获得美人的青睐,因为帕纳耶娃身边有比他更有风度和暂时更有实力的追求者,这样的单相思是痛苦的和伤害自尊心的。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单相思及其所受的折磨中可以看出,《白夜》在某种程度上使作家得到了虚幻的道德上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得不到帕纳耶娃的青眼,作家不得不痛苦的斩断自己的情思;但在《白夜》中,“我”为了心爱的女人的幸福,情愿放弃自己的爱情,虽然这种放弃是痛苦的,但是这种放弃是以成全别人为条件的,所以这种牺牲必然带来道德上的崇高感。
《白夜》在某种程度上还使作家得到了虚幻的情感上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帕纳耶娃并未对作家有一丝一毫的示爱;但在《白夜》中,娜斯简卡在对于原先的爱人绝望后,非常明白地对“我”表达了真挚火热的爱情。正如佛洛伊德“梦是愿望的达成”的著名论断所揭示的心理现象一样,有时候,作家的创作会成为对于作家自己生活的一种虚幻的补偿。而作家的作品有时会成为这个作家未来生活的预言,这就是我国古人所津津乐道的“诗谶”。《白夜》中的“我”为了他人的幸福,主动放弃自己的爱情,这也是《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中的作家伊凡·彼特罗维奇所具有的爱情方面的完全忘我:陀思妥耶夫斯基日后曾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两次扮演过这样的角色。1854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