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杜甫《石壕吏》:古来几人真读懂?

杜甫《石壕吏》:古来几人真读懂?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清人袁枚有诗云:“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驿》)逃兵云云,纯属脑子进水,胡说八道!
7
综合前人意见,诗的好处,主要有三点:一是语言简练,二是态度得体,三是塑造了一个勇敢的老妪形象。
陆时雍云:“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全诗没有诗人的一句抒情,一句议论,但是,透过几个动词(捉、呼、啼、泣、幽咽)和几个形容词(怒、苦、绝、独),诗人的情感、态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还有,意思只说出一半,但通过上下文照应,读者完全可以了解另一半。例如,交代了老翁逾墙走,没有说老翁回家;只说老妇请从吏夜归,没有说老妇是否被带走;但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就让读者知道,老翁逾墙走只是暂避,当夜已经返回家里;老妇已经被官吏带走,充当军中厨娘备晨炊去了。如闻泣幽咽,不必说出是谁在哭泣,读者也能想得到是孙母——儿媳妇。这种简练的艺术效果,来自杜甫运用纯熟的虚实照应和前后文呼应。
跟“三吏”、“三别”系列中的其他作品一样,杜甫在《石壕吏》中表现的并非一味的怨艾哀伤,实际上也有盼望军民合力,同仇敌忾,早日扫清叛军、恢复李唐繁荣的意思。换言之,杜甫很“识大体”。仔细品读,不难读出杜甫在表现对百姓同情的同时,对官府、官吏也并没有过分的苛责,充其量只是对官吏的态度表示了不满(吏呼一何怒)。
王嗣奭《杜臆》对老妪仓促之际表现出“智谋胆略”,称赞她“真可谓女中丈夫”。的确,关键时刻,为了挽救濒临绝境的家庭,能够挺身而出,最后使得国、家得到兼顾。瞬间的抉择,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慧与境界。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