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致敬经典——《荒原》艾略特 原文及部分解析

致敬经典——《荒原》艾略特 原文及部分解析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第五部分“雷霆的话”。先描绘荒原景象:(1)引《圣经》典故,耶稣死后,只有山,没有水,只有雷,没有雨,“死了的山满山都是龋齿吐不出一滴水”。(2)东欧和俄国革命后,倒悬的城堡里钟声在空的水池、干的井里歌唱;(3)寻找圣杯的武士走后,空的教堂仅仅是风的家。荒原上没有水,人们在恐怖和绝望中仰望头顶的乌黑浓云,等着雨来。叙述者又一次以渔王的形象出现:
我坐在海滩上
钓鱼,背对着一片荒芜的土地。
最后雷霆说了话:施舍、同情、克制。诗人对宗教寄予了全部的希望,规劝人们要施舍、同情、克制。这是解救荒原的最后希望。
在《荒原》中,诗人着意渲染了“荒原”景象的衰败、凄凉:没有水,树木干枯,大地龟裂。“荒原”上的人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放纵肉欲、醉生梦死、犹如行尸走肉。诗作高度概括了一战之后的西方社会生活,表现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信仰的危机,认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获得生命之水,获得新生。因此,诗作的主题是拯救荒原,以便使道德、精神和文明在荒芜的社会中复活更生。
在《荒原》中,艾略特采用“我”作为全诗的叙述者和各个章节之间的重要媒介,以“我”的意识为中心,对战后西方社会的现实加以描述,而且还充分利用诗中其他人物的声音来从各个侧面来展示现代荒原的本质。诗中的“我”时而向读者直接陈述,时而陷入沉思或回忆之中,时而却失去了踪影,让其它人物代劳片刻。然而,“我”的中心意识几乎是贯穿了诗歌的全部过程,起了极为重要的透视作用。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希腊神话中的帖瑞西士,他的观感与“我”的意识经常交织成一片。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